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專題> 黨群> 清新福建任你游> 美麗鄉村> 舒心游 > 正文
軋內村

2017-01-10 09:54:08??來源:福建省旅游局責任編輯:陳曉青    我來說兩句
    

七、漳浦荔枝源地

軋內四世陳亹,生于明初建文年間,卒于1478年,字尚勉,號梅庵。明漳浦十七都軋內社人。陳亹出身書香門第,永樂十八年(1420年)中式舉人,正統元年(1436年)登進士。曾任戶部廣東清吏司、江西清吏司主事,升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天順四年(1460年)升廣東布政使,為漳浦縣歷史上出任省級行政長官第一人。

陳亹在外為官,心系家鄉,熱心祖地鑒湖及漳浦的公益事業,最為突出的貢獻是從廣東引進荔枝良種,為漳浦良種荔枝大面積推廣奠定基礎。漳浦種植荔枝始于北宋時代,但品種較差,且都采用有性繁殖,品種多變,果質低劣。陳亹在廣東任上,發現廣東烏葉和金鐘荔枝品種十分優良,且繁殖種苗采用無性繁殖的技術(即“高壓苗”),品種長久不會變異,便讓六弟陳環船運荔枝苗回家鄉種植。康熙《漳浦縣志》卷四“風土篇”有記載:“荔枝,有四月熟者曰火山,有五月熟者,有六月熟者,其種不一,以綠荷包為勝,葉冬青,亦名烏葉子。此種乃邑陳亹任廣東布政使時移來,船中避風日,以綠荷護之,故名,舊植鑒湖最勝。南海荔,即金鐘,亦陳亹攜來。”陳亹從廣東帶回的荔枝品種有綠荷包(烏葉子)、金鐘、早吃仔三種。帶回的良種荔枝苗首先在鑒湖地區和下黃、赤水一帶種植,以后逐漸傳遍全縣。大坑因靠近海邊,土壤、氣候等自然條件不適宜荔枝的生長,至今少有荔枝,只有田坪社幸存一棵,有550年樹齡。現在保留、發展荔枝最好的是舊鎮的烏石。原因是烏石地區自然環境條件最適宜荔枝栽培;且烏石與軋內村連續幾代人結為姻親,關系十分親密,烏石人較早就種植了陳亹從廣東引進的荔枝良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十分適宜荔枝的生長,得以大量種植,從此,烏石便成為漳浦荔枝的著名產地。

相關圖片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免费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第一页 | 午夜性刺激在线视频免费看 | 午夜亚洲人人精品一区 | 日韩好吊妞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综合在线在线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