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講好脫貧故事 福建寧夏兩地文藝界熱議《山海情》
2021-01-23 14:05:23? ?來源:福建作家 責任編輯:柳綠 我來說兩句 |
黃冬藝(福建省舞蹈家協會理論委員會秘書長,晉江市舞蹈家協會副主席) 目前,電視劇《山海情》正在浙江、北京、東方、東南、寧夏五大衛視上星播出,騰訊、優酷、愛奇藝三大網絡平臺同步熱播,同時推出原聲(方言)版和配音(普通話)版兩個版本。該劇由國家廣電總局組織指導,中共福建省委宣傳部、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宣傳部、福建省廣播電視局、寧夏回族自治區廣播電視局、中共莆田市委宣傳部等聯合攝制。是被列入中宣部2020年宣傳思想工作要點的唯一一部電視劇,也是國家廣電總局籌劃推出的“理想照耀中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電視劇展播”重點劇目。劇名中的“山”為寧夏,“海”為福建,“情”表達福建與寧夏兩地的深厚情誼。這部浩瀚恢弘的脫貧攻堅史詩佳作,以展現東西協作扶貧下的“閩寧模式”為創作命題,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國家扶貧政策的引導下,推進東西部對口協作的戰略部署。其中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共同推進寧夏扶貧工作。1996年在福建的幫扶下,西海固的人民群眾移民搬遷,克服常年風沙來襲、水電資源匱乏、經濟基礎差、勞動力過剩等一個又一個的難題難事,探索脫貧發展新辦法,捋出經濟發展新思路,將風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動人故事。一流的創作與制作班底、親近時代、貼近生活的劇作風格,展現出生動鮮活的時代特征、人物個性,生動再現著閩寧兩地攜手共筑小康夢、闊步新征程的奮斗史詩。《山海情》播出以來,引起廣泛熱議,好評如潮,收獲了口碑和收視率的雙豐收。 該劇一開篇,用一家三兄弟就穿一條褲子的情節,舉重若輕地將涌泉村的貧困現狀展現給觀眾。通過固執的老一輩村民難離故土,難捱貧窮的年輕人奮力想逃離的矛盾,將移民搬遷的障礙一股腦地擺在干部們的面前,同樣也是將難題留待給屏幕前的觀眾思考,以主人公視角引領觀眾走入這一幅娓娓道來的“山海情深共筑一夢”的壯麗畫卷。青年村官馬得福帶領家鄉走出貧困,困難可想而知。福建對口幫扶寧夏,共同推進寧夏扶貧工作。福建專家來到村里教村民們種蘑菇,讓大家掙到了第一桶金,又想盡辦法為蘑菇尋找銷路。福建的干部們鼓勵、帶動寧夏的勞務輸出,為村里人去福建打工積極創造條件。扶貧政策四面開花,閩寧鎮初具規模。后來張樹成走馬上任閩寧鎮的黨委書記,在繼續三級揚水工程的同時,加強勞務輸出、招商引資,閩寧鎮舊貌換新顏,越來越多的村民們主動報名搬遷。時光飛逝,閩寧鎮變得越來越好,這片土地煥發了新的生機。 電視劇最害怕的就是臉譜化、口號化,少了些煙火氣。而《山海情》顯然在創作上有所依托,樸素的生活情懷在細節中生動展現,扶貧攻堅并非只是單純的主旋律,本質上是人的故事,劇情扎實、人物鮮活。劇中黃軒飾演男主人公馬得福,人物塑造接地氣,角色創造得很精準,讓人印象深刻。作為一名基層干部,他農校畢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回鄉追回涌泉村里“逃跑”的吊莊戶。從苦口婆心地勸返吊莊戶,幫助村民完成“吊莊移民”工作,到軟磨硬泡給移民村通電,再到之后東西協作扶貧政策出臺后等一系列了不起的實干,把年輕基層干部身上的干勁和氣質都演繹得很傳神,透過他的表演能讓人看到希望。演員熱依扎飾演的李水花質樸生動,西北女子,真是苦水里長出來的花,模樣百般標致,骨子卻比鋼鐵還硬。不管吃多少苦受多少罪,只要看見希望,都能笑得美,哪怕風餐露宿,拖著板車,拉著殘疾丈夫,攜著幼女,也能走上八百里,七天七夜,一直走到新家園去,足以讓人更心疼她。除了黃軒、熱依扎外,張嘉譯、閆妮、姚晨等演員的出場同樣都在自己的角色里。這些優秀的演員,加上好的劇本和制作團隊,《山海情》自當驚艷登場、一炮走紅。新年伊始,電視劇《山海情》開播倍具有特殊的意義。正如總導演孔笙和全體主創人員希望的《山海情》能更接地氣,更貼近生活,讓觀眾更篤定地相信在戲劇背后是真實發生過的故事,不僅以此致敬基層這些了不起的扶貧干部,更是堅定大家奮進偉大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是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偉大事業的深情禮贊。 展現東西協作扶貧下的“閩寧模式”是《山海情》創作命題?!伴}寧對口扶貧協作”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要戰略決策,承載著他的諄諄囑托和殷切期望。閩寧協作成為對口幫扶的典范,山海結盟互學互助的樣板,譜寫了攜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壯麗詩篇。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沖刺階段,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宣傳發布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的先進事跡,授予他們“時代楷?!惫鈽s稱號,即是對“閩寧模式”的肯定,更是用藝術精品全面展現“對口扶貧”這一模式普惠全面小康工程的深入推廣。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更應以此為契機,不負人民、不負時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用更多更好的藝術作品來謳歌人民、謳歌偉大新時代!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