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
鼓嶺故事
1992年
2012年,“習近平訪美講述鼓嶺故事”經新華社、中國日報、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等重要媒體報道后,帶動了一波“鼓嶺熱”,中美人民的百年友誼隨著“鼓嶺故事”傳播開來。
鼓嶺故事:跨越山海續寫團圓 中美民間交流典范

鼓嶺萬國公益社舊照

1992年8月,加德納夫人伊麗莎白(前排中)一行人登上鼓嶺頂峰鼓頂。

東南網9月10日訊(本網記者 鄧春花 陳佳麗 文/圖)

【印記點評】

“鼓嶺故事”的精神最重要的精髓是友好與和平。鼓嶺上的人們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但他們卻用自己的方式,從人人平等的 觀念出發,互相幫助、鼓勵他人。100多年前,這樣的思維方式非同尋常,難能可貴。鼓嶺還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它的歷史、 文化需要進一步被發掘、被研究。

——美國鼓嶺文化研究專家 穆言靈

“鼓嶺故事”的精神是一種不斷增長和 發展的友誼,是這里的人們分享、關愛的品質,它建立起人與人相互間愛的聯系。

——密爾頓·加德納侄孫 加里·加德納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8年10月,穆言靈、加里·加德納和李·加德納參觀加德納紀念館。

2018年10月,加德納后人走進東南網演播廳講述鼓嶺情緣。

【外國友人追憶鼓嶺】

Marybelle Brewster Hollister(蒲美珠)

在鼓嶺居住的時候,當時上鼓嶺以及采購東西都是靠福州當地的“挑夫”,房子周圍都是農田,還沒有現在這么多樹,周圍的鄰居也非常友好。

Dean Raymond Billing (迪恩·雷蒙德·柏齡)

我的父母112年前來到中國,我100年前在福州出生。那時的每個夏天,我們都會到鼓嶺去度夏。我們在鼓嶺有一棟房子,在我的孩童時代,那是一個充滿魔力的地方。我們在那里度過了美好的時光。

Priscilla Brewster(普里西拉·布魯斯特)

我的祖父母在19世紀80年代來到中國,我的父親和我的兄弟姐妹還有我,都出生在福州。我們在鼓嶺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所有我的家人都非常愛這個地方,我們期待再一次去到那里。

Peter Macinnis (穆彼得)

從父親開始,我們一家三代都對中國充滿了感情,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美國人了解福州、來到鼓嶺,加強中美民間文化交流。

Andrea Kathryn Condit (安德里亞·凱瑟琳·康迪特)

我很驚訝我的祖父在中國創辦了閩清天儒初中(閩清一中前身)并且擔任校長,祖父的事跡和故事讓我感到驕傲,他們的勇氣也讓我非常佩服。我希望能夠知道更多祖父輩們在中國、在鼓嶺的故事。

(資料整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五屆中國.鼓嶺(Kuliang)中秋國際詩樂會現場。

【印記故事】

我們的鄉愁在鼓嶺

100多年前,福州的鼓嶺上生活著許多西方人士,他們辦學校、開郵局、建教堂,傳授醫學、教育、宗教……使鼓嶺成為一個“萬國文化”的大觀園,一張中外友好交往的名片。這些西方人士在鼓嶺留下了生活的軌跡,也留下了許多美好的故事。

“我們的爺爺和父親都出生在福州,我們的叔公加德納念念不忘的鼓嶺,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家園,福州也是我們的第二故鄉。”“鼓嶺故事”主人公加德納的侄孫加里·加德納(Gary Gardner)(下簡稱“加里”)與李·加德納(Lee Gardner)(下簡稱“李”)于2018年10月從美國來到福州,尋找他們祖輩生活過的足跡,參加第五屆中國·鼓嶺中秋國際詩樂會,續寫中美人民友好的動人故事。這也是繼1987年、2012年之后,已是古稀之年的他們再踏“故土”,第三次回福州“尋根”。

加里與李表示,祖輩在福州的往事已成為他們家族歷史的一部分,祖輩們曾在福州成長,愛福州的人民、文化、食物,與福州的人民共度了歲月,這令他們心中也懷有了相同的情感。

祖輩在鼓嶺生活的時光雖已不在,可留下的那種愛與分享的“鼓嶺精神”在他們心中卻是永恒。“我們要分享祖輩對這里人民的愛,分享我們對這里人民的愛,我們感到非常溫暖。”加里說,他們將延續和傳播這份祖輩傳遞給他們的精神。

如加德納一般與鼓嶺結下不解之緣的還有美國穆藹仁(Donald Macinnis)家族。穆藹仁曾是一位“飛虎隊”隊員,在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斗爭中貢獻了力量。抗戰勝利后,穆藹仁返回美國,又于1947年再次來福建,任教于福建協和大學,并在鼓嶺的加德納故居中生活了一段時間。2005年,穆藹仁在美國病逝。

2015年,穆藹仁的兒子穆彼得(Peter Macinnis)與太太穆言靈(Elyn Macinnis)遵照穆藹仁的遺愿,把他的一半骨灰帶回福州,撒入了閩江。父輩與中國、與鼓嶺的情緣在他們身上得到了延續,穆彼得與穆言靈夫婦在中國工作生活了30年。近年來,穆言靈還開始從事鼓嶺文化研究,搜集曾經在鼓嶺居住過的美國人的日記、圖片等資料,致力于挖掘更多曾經在鼓嶺上發生的中外人民間的友好故事。

2018年,由穆言靈整理收集的《鼓嶺畫冊2018》(《A Sketch of Kuliang2018》)出版,畫冊中記錄了許多外國友人家族在鼓嶺上的美好往事。“我的公公非常愛中國,愛福州的人民。雖然我是美國人,但有一顆中國心。”穆言靈說。

鼓嶺,因“鼓嶺故事”,成為中美友誼的橋梁。為了續寫好中美友好的鼓嶺故事,從2014年起,東南網連續承辦了五屆中國·鼓嶺中秋國際詩樂會,架起了一座聯接中美民間友誼的新橋梁。

在2018年的詩樂會上,加里、李和穆言靈三位美國友人在舞臺上情深意切地看著大屏幕播放的《鼓嶺!鼓嶺!》,這段長約6分鐘的視頻用沙畫的手法,串聯起近現代百年鼓嶺的人文故事。令他們動容的不僅僅是家族的故事,還有那福州人民的熱情與愛。

鼓嶺故事遠不止于此,100多年前,曾經在鼓嶺上生活過的3000多位外國人士把他們的童年、青春和愛情留在了那里,釀成了鄉愁。據了解,近年來,有許多曾經在鼓嶺上生活過的外國人士的后人來到鼓嶺,尋找先輩生活過的地方,追憶他們的鼓嶺故事,中外人民間的深厚情誼在這里不斷續寫。

掃碼觀看H5

掃碼瀏覽本期福建印記(事件)更多內容。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夜色福利院在线观看免费 | 视频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国产 |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 亚洲伊人精品午夜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日韩精品视频 | 日韩a级中文字幕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