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農民足不出屋學技術
——“網絡診室”把脈開藥解疑難
9月23日上午,區科技視頻室,科技特派員邵富貴傳資料、答問題,忙得臉上淌汗。
“邵老師,您看我種的西紅柿最近青果變白的時候,果子從尖頂向內里爛,這是啥毛病啊?”沙鎮大張村農戶李秀華,在網上呼叫邵富貴,咨詢西紅柿的病害原因。邵富貴在視頻里仔細看了幾遍,診斷為潰瘍病,開出酪酸銅600倍液或鏈霉素500萬單位或氫氧化銅800-1000倍液噴霧的“藥方”。
2008年,東昌府區根據網上調查收集的民眾信息,建起全國第一家科技特派員科技視頻系統,農民不出村、專家不出城就實現了專家與農民的面對面交流,在最短時間內把科技和實用技術送到農民手中。
目前,東昌府區科技視頻系統已開通1158戶,覆蓋聊城8個縣市區及周邊縣市,接受咨詢2.5萬人次,為老百姓解決技術難題5690個。據有關部門統計,視頻戶去年人均純收入比其他戶高出30%以上。
只交1萬定金就住進樓房
——三招打開農村新居建設“瓶頸”
“我這是110平方米的房子,三室朝陽。設計得很好,可是當時手頭緊,建不起。我兒子在網上給政府留言反映這個問題,沒想到還真給解決了?!鄙虫偣鶚谴遛r民郭連海說起自己的樓房,對政府的幫助心存感激。
“本來我得一下子拿出7萬元,手頭哪有那么多錢?政府協調農信社給貸了4萬元,2萬元先由建筑公司墊付,等有了收入再分批還,我只交了1萬塊錢的定金就住進來了。”郭連海說。
農村新居建設資金是關鍵。如何打開這個瓶頸?政府在網上請網友獻計獻策。根據網友的建議,確定了三招:財政建立專項補助資金;成立城鄉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融資;加大信貸支持力度。有關部門協調運轉,打開了農村新居建設的“瓶頸”。2009年至今,全區已完成新居建設44294戶。
“互聯網快捷、廣泛、低門檻等特點,為政府了解民情、聽取民意提供了‘最短路徑’。一頭是黨政機關,一頭是平民百姓,為解決執政難題提供了一個便捷高效的平臺,是我們搞好社會管理的利器?!眳^長孫孟來如此理解“網絡問政”的作用。
- 2011-10-20網絡問政不“浮云” 政務微博很“給力”
- 2011-10-19對“網絡問政”概念及其特征的再認識
- 2011-10-17瑞安市規定網絡問政平臺回復時限
- 2011-10-14四川富順確保信息交流有平臺 暢通網絡問政綠色通道
- 2011-10-08美國推網絡問政新形式 請愿網站問路網絡民主
- 2011-09-27網絡問政熱潮 悲情上訪不如文明上網
- 2011-09-23網絡問政關鍵在于如何“辦”
- 2011-09-21海南多部門倡導網上辦公 肖若海青睞網絡問政
- 2011-09-19“網絡問政”的新疆進行時
- 2011-09-19“網絡問政”應該成為一種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