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搞網絡“形象工程”
2013-12-05 10:18? ?來源: 人民日報(北京) 責任編輯:黃水來 我來說兩句 |
分享到:
|
一方面,要緊跟網絡發展,高度重視新興網絡溝通渠道建設。例如,結合微博等網絡交流平臺的流行,我們已建成“蘇州公安”官方微博和市區分局、派出所、警務室四級620余個警務微博,實現國內主流網站的全覆蓋。總粉絲數突破600萬;每周均有20余個微博進入新浪全國公安微博百強榜單,形成公安服務的集群效應,既保證警方的權威聲音不被網絡謠言所覆蓋,又讓真實的民情民意暢通無阻,為工作的科學部署提供準確的民意導向。 另一方面,要將“網上交流互動”與“網下問題解決”相結合,不搞網絡“形象工程”。針對網絡聲音來源面廣量大的狀況,我們研發了“蘇州公安民意處理反饋系統”,對領導信箱、網上監督投訴、12345市民熱線等各類渠道接到的舉報投訴、意見建議,集中收集、匯總、流轉、處理、反饋,并規定各個環節的辦理時限,確保 “事事有結果,件件有回音 ”。僅“局長信箱”開通的5年間,我個人便公開回復了近18000封來信,文字量達百萬余。 網絡讓傳統的群眾工作方法從“面對面”升級到“鍵對鍵”,這不僅是多了一種選擇,更讓政府部門以一種更加積極、更加主動、更加符合時代潮流的姿態,為公眾提供更加便捷、更加高效、更加符合群眾意愿的行政服務。 (本報記者 王偉健整理) |
相關閱讀:
- [ 12-03]南川:陽光網絡問政平臺建到村
- [ 12-02]杭州蕭山打造不下班的網上政府 網絡問政成民意直通車
- [ 12-02]“網絡問政”聚焦民生 職能部門一一解答
- [ 11-29]南川:把陽光網絡問政平臺延伸到終端建到村社
- [ 11-29]清秋:資陽“網絡問政”讓民生福址“落地生根”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心情版
相關評論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