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國內 > 正文

搬出了“窮窩”,之后怎么辦?

2020-04-24 16:42:09?喬文匯 耿丹丹 馬呈忠?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李雅蘭 李雅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文匯 耿丹丹 馬呈忠

曾經,新疆由于地域遼闊,一些鄉鎮遠離主城區,地處高山、戈壁等自然條件惡劣的地方“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問題突出。

現在,隨著最后一批貧困農牧民搬離貧瘠的家園,新疆全區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易地扶貧搬遷的新家園新在哪?搬出窮窩之后的日子怎么過?后續扶貧都采取了哪些措施?近日,經濟日報記者深入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等脫貧攻堅重點地區采訪調查。

平坦的道路、齊整的林帶、嶄新的民居、寬敞的校園、現代化的廠房……昆侖山腳下,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一座新城鎮拔地而起。

這里是喀什地區葉城縣阿克塔什鎮。4月18日,在今年第一場春雨沐浴下,這個新疆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顯得格外清新。“以前就在家帶孩子,從山上搬下來后,住上了新房子,有了新工作。”喬遷新居的塔吉古麗·麥提吐爾地高興地告訴記者,搬進安置區,居所海拔降了,生活水平高了,日子越過越好了。

去年入冬前,隨著最后一批貧困農牧民搬離貧瘠的家園,新疆全區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40146戶16.94萬人喜遷阿克塔什鎮等新家園。

新家園 新希望

上下水、天然氣、壁掛電暖氣片,住上設施齊全的新房子,讓葉城縣阿克塔什鎮搬遷戶庫都斯·玉努斯坦言“做夢都想不到”,“以前在山上不方便,做飯一燒柴,屋子也就得常打掃。現在不說別的,冬天暖氣按一下,熱乎氣就來了,美得很!”

作為集中安置點和新成立的鄉鎮,阿克塔什鎮安置了葉城縣3個山區鄉鎮306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共1.4萬人。鎮黨委書記錢國彪告訴記者,安置點配套建設了電網、道路、燃氣等公共服務設施,還建有幼兒園、小學、衛生院、村民活動中心和花園廣場。搬進來,馬上就可以過上現代化生活。

易地扶貧搬遷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和社會工程,關乎群眾生活、生產和發展等方方面面。新疆各級黨委、政府本著對人民負責、對歷史負責的態度,嚴格論證、著眼長遠、精心布局,高標準實施這項工程。

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保障群眾知情權、選擇權和參與權,是實施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的關鍵。作為搬遷安置點,喀什地區澤普縣桐安鄉于2018年8月設立,群眾期待離草場近些、耕地條件好些,先后形成了5個選址方案,最終確定了現址。“政策太好了,一定得好好干!”記者在這里采訪了十幾名搬遷農牧民,無論問什么問題,最后都會有這樣的回答。

在和田地區策勒縣策勒鎮西南方向的國道旁,坐落著占地6500多畝的津南新村,漂亮的富民安居房分布在寬敞的柏油路兩側,農業設施溫室區整齊劃一。393戶貧困家庭1249人告別高寒山區,在這里安了新家。

三年前,麥吐迪·圖如普生活在距離策勒縣城80多公里的山區恰哈爾鄉,那里不僅交通不便,還連年遭受洪水侵襲,“以前還擔心搬出來不習慣,沒想到這么方便,孩子在附近小學上學,去縣城醫院看病一抬腳就到了”。

與硬件設施同步發生變化的,還有貧困群眾的精氣神。搬入地鄉鎮黨委、政府通過組織開辦“農民夜校”“鄉村課堂”等對搬遷戶進行技術培訓,為他們脫貧致富加油鼓勁。許多貧困群眾找到了第一份工作,領到了第一份工資,擺脫貧困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新家園,新希望。“房子、環境、基礎設施是看得見的變化,看不見的變化是易地搬遷群眾對未來生活更加充滿希望,心氣更足了”。津南新村黨支部第一書記、策勒縣農業農村局駐村工作隊隊長陳鵬飛告訴記者,工作隊組織貧困戶接受種植培訓,剛開始只有8戶學習,后來增加到了80戶。

新產業 新飯碗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考察當地脫貧攻堅情況時指出,“移得出、穩得住、住得下去,才能安居樂業。要住得下去就要靠穩定就業,務工是主要出路。”

對于新疆的易地扶貧搬遷而言也是如此。易地搬遷只是手段,搬遷后通過務工實現脫貧致富才是目的。

新疆在實施易地扶貧搬遷過程中,堅持產業規劃先行,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喀什地區對7.16萬搬遷群眾予以強化幫扶,地委書記李寧平表示,重點分類扶持就業創業、發展產業、補齊短板,保障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能脫貧、逐步致富。

走進喀什地區莎車縣易地扶貧搬遷點——永安片區,2000座拱棚整齊排列,拱棚內菜苗長勢喜人。艾爾肯·艾買爾一家四口原來生活在昆侖山深處,兩年前搬到永安片區后,開始搞果蔬生產,他經過培訓,還作為技術員在農業企業打工,全家收入從原來的1萬余元增長到近5萬元。

“易地扶貧搬遷不是簡單的空間轉移,關鍵是發展富民產業,讓貧困戶端上結實的新飯碗。”莎車縣永安片區黨工委書記習梁平介紹,安置點規劃了設施農業、養殖業,引進了服裝加工廠,將戈壁荒灘打造成“產業綠洲”。另外,公益性崗位、生態護林員崗位也成為安置貧困群眾就業的渠道。

新疆一些安置點還以搬遷為契機,引進和培育新產業。在和田地區洛浦縣杭桂鎮和佳新村,共有224座溫室大棚,其中90座種上了平谷大桃。“南疆光照足,晝夜溫差大,平谷大桃在這兒有條件安家,成為洛浦的新名片。”項目運營方洛浦縣平洛心意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以前種地只夠溫飽,搬到和佳新村后,才有條件考慮致富的事。”搬遷戶古麗巴哈爾·買買提明每天除了照顧自家蔬菜大棚外,還到平洛心意農業科技公司務工,負責管護4座大棚,丈夫則是公司技術員,兩人每月的工資收入超過5000元。

坐落在葉城縣阿克塔什鎮的新疆一銘金橡塑實業有限公司,瞄準核桃之鄉葉城縣及周邊地區的林果包裝市場,生產水果筐等塑料制品。“當地林果產量大,但沒有大型果品包裝企業,我們看中了這一市場的潛力。”公司負責人唐清華說,“生產操作比較簡單,經過簡單培訓就能上手,目前有65名群眾在企業上班。”

隨著人口集聚,群眾收入提高,搬遷地的服務行業也在展現活力。在葉城縣阿克塔什鎮,有130間商鋪和1座農副產品交易市場。記者看到,沿街有服裝店、水果店、通信器材商店、五金店,還有烤肉店、涼粉店、牛肉面館等餐飲店鋪,充滿了生活氣息。“這里是我們的鄉村CBD,基本生活需求都能滿足呢。”副鎮長艾尼瓦爾·艾海提笑著說。

新身份 新社區

易地扶貧搬遷與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城鄉融合發展相結合,與生態環境治理相結合,這是記者調研采訪中的突出感受。在此過程中,搬遷戶的身份變了,生產組織形式也變了。

一些貧困戶遷入城區,從農牧民變身為新市民。和田地區洛浦縣紅橋小區地處鬧市,吸納了8個鄉鎮336戶2137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這個小區,有5棟6層居民樓、1座60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和1座2000多平方米的集貿市場。

紅橋小區所在的庫拉買里社區黨支部第一書記熊婷說,社區堅持以產定搬、以崗定搬,結合城鎮化建設規劃布局,采取“易地扶貧搬遷+脫貧產業+就業”模式,僅集貿市場就可提供200多個就業崗位。市場作為集體財產,每年有100多萬元租金收入,這部分收入用于給貧困戶分紅。

麥麥提江·扎克爾一家去年4月搬到新居后,在社區的幫助下,很快實現就業。他當上了保安,妻子成為保潔員,兒子開上了出租車。在社區扶貧車間——柔仙手工藝品有限責任公司,噠噠噠的機器聲響中,66名貧困群眾正在趕制服裝。圖然妮薩·如則麥麥提說:“變化太大了,現在是出家門進廠門;愛人開挖掘機,收入更高,今年脫貧沒問題。”

坐落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城區的昆侖佳苑社區,也是易地搬遷貧困戶安置點。兩年來,從山上搬遷下來的牧民已適應了城市生活,阿依努爾·胡達白爾地在城里看到商機,創辦了手工藝專業合作社,主要制作禮服和結婚用品,生意越來越好。

與洛浦縣紅橋小區、阿克陶縣昆侖佳苑社區居民不同,大部分易地搬遷貧困戶農牧民身份未變,但是生產方式和以前完全不同。

喀什地區莎車縣易地搬遷扶貧安置點永安片區,配建了良種羊、西門塔爾牛繁育中心。該中心施行政府主導、公司管理、合作社運營、貧困戶參與的生產組織方式。項目運營企業——莎車縣強牧畜禽良種繁育有限公司與建檔立卡貧困戶簽訂分紅協議,每年按每只商品羊價值的10%比例分紅;協議期滿后,貧困戶可收回同等價值的商品羊或每只800元折合現金。

此外,農業也告別了一家一戶經營模式,按“工業方式”組織生產。克州阿克陶縣依托設施農業發展后續產業,利用集中安置點配建溫室大棚,采取“公司+農戶”經營管理模式,貧困戶從農牧民變身為產業工人。他們將大棚流轉給企業經營后,再受雇于企業,既有工資又有分紅收入,還可規避經營風險。

著眼于改善生態,一些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大力開展植樹護綠,讓戈壁灘、沙包地煥發生機,貧困戶通過在護林員崗位就業實現脫貧。莎車縣永安片區周邊建有2.5萬畝生態防護林,已種植120萬株沙棗、胡楊、柳樹等,綠洲輪廓日漸清晰。截至目前,已招錄323名生態護林員,人均年收入達1.5萬元。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更多>>新聞圖片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国内偷拍福利 | 自拍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高潮在线播放 | 性色的视频网站在线播放 | 色色国产亚洲欧美 | 亚洲日韩日本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