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和開發人力資源為重點,推進要素投入結構調整。進一步落實鼓勵和支持創新的財稅政策和政府采購制度,建立健全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從而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人才儲備。把人力資源開發和人力資本投資作為戰略重點,把優先發展教育和培訓作為提升人力資本的根本途徑,把提高國民素質放在戰略優先地位,從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戰略高度系統設計和有效推進教育改革,推動我國由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
以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為重點,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把重點放在加強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上,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戶籍限制,提高城市規劃水平,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管理,全方位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進一步優化發展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加快培育一批基礎條件較好、發展潛力較大、吸納人口較多的新興城市群。
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為重點,推進區域結構調整。統籌安排不同階段、不同區域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具體目標和發展重點,明確各級政府在公共服務中的事權和財權劃分,圍繞義務教育、公共衛生、基本醫療、社會保障、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關鍵領域,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強化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積極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加大對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促進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加強對特殊困難地區的幫扶和支援,進一步健全長效幫扶機制。
以構建有利于經濟結構調整的體制機制為重點,推進關鍵領域改革。一是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對市場的直接干預,強化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提高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水平。二是深化財稅和金融體制改革。明確各級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職責范圍,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促進財政體制更加公開透明。加強金融監管體制建設,改善境外投資外匯管理和服務。三是加快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壟斷性行業體制改革。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發展壯大國有企業,放寬市場準入,保護民間投資合法權益。四是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壟斷性企業經營利潤和國有股權轉讓收入上繳比例,上繳收入主要用于社會保障投入;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五是完善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形成引導和激勵市場主體節約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機制。六是推進科技和教育體制改革。促進形成科技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體制機制,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增強人力資本對科技創新和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
(作者為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 2009-12-15社會結構要與經濟結構相協調
- 2009-12-11更加注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
- 2009-12-07全力匡正臺灣經濟結構 彌補八年缺失
- 2009-12-06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 醞釀調整經濟結構
- 2009-11-25東僑:吹響經濟結構調整“集結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