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球金融危機之年,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對中國來說就業問題尤其嚴重,而重中之重的是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為此,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提出,今年力爭應屆普通高校畢業生初次就業率達到70%左右。時至今天,應屆大學生即將畢業,上海終于可以松口氣宣布,上海七成應屆生找到工作了。
今年上海有15.8萬高校畢業生。有大專生3400人進入本科學習,有29000名本科生升研,還有出國、定向委培等加在一起,已經達到70%左右,與去年持平。一般來講,7-9月是大學畢業生簽約的沖刺期,市教委預計,到9月85%以上的大學生均會落實就業崗位。在經濟危機下,這已算是個成績了,這個成績得來是經過政府多個部門的努力。不過,市教委說了,明年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可能比今年更為嚴峻。言外之意,今年大學應屆畢業生能夠達到眼下這個就業率是多么不容易。
中國人口眾多,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甚多。中國每年從農村中將溢出2000多萬勞動力,在經濟危機中,勞動密集型企業備受沖擊,大批企業倒閉萎縮,就業問題就此凸顯出來。
金融海嘯和經濟蕭條當然是件不好的事情,然而它也是一個客觀的現象。經濟危機中滿目皆是的蕭條和一系列下行的經濟數據,固然是經濟萎縮、經濟停滯、經濟倒退的表現,但從另一種角度、另一層意義上看,經濟危機是市場經濟體制下的一種懲罰,我們甚至可以從更積極的意義上說,它是在修復我們的經濟,讓經濟今后更順利更合理地發展。因此在通常的經濟危機中,經濟數據的下滑,一般不會去主觀地加以硬性扭轉,下滑非但是正常的也是今后發展需要的。
然而我國卻不得不提出“保增長”,當然也強調調整經濟結構、調整產業結構、調整產品價格,但重點是在“保增長”,將“保增長”置于“保市場”、“保需求”之上。我們以為,這實在也是無奈之舉。若不把“保增長”放在首位,就不能減緩眼前的就業壓力,而維持那么高的失業率和龐大的失業人口,就很難維持社會穩定。而一旦社會動蕩,則經濟危機幾時才能走出?因此就業就是我國的嚴重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就是重中之重,因為大學生就業的社會敏感度遠遠高于一般的社會就業問題。
今年大學生就業困難,主要原因當然是當前的經濟危機。但有人認為,前幾年大學擴招造成現在大學生過多,也是一個原因。對此我們未必敢茍同。
我們不知教育管理者當年的擴招是否是主觀上的先見之明,新世紀初中國經濟格局正處轉型之際,原有的粗放模式在中國經濟騰飛之際起了很大作用,而至此已到了提升的階段,原有的勞動力密集型企業將被大批的知識型企業代替,原來大批低附加值商品將被高附加值商品代替。而此時社會、企業所需要的勞動力也不再是普通勞動力,需要一定的知識。若屆時正好是高校擴招生畢業,豈不正好符合社會需求,哪來大學生就業困難呢?當然,這時社會需求的大學生不再與過去一樣,擔任管理者。在知識型企業里大學畢業生任職多半是普通的白領和藍領以及灰領勞動者。
可惜,這樣的局面這兩年沒有出現,問題顯然不在于高校擴招,而在于中國經濟沒有得到及時的調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中國經濟沒有得到及時調整也是此次中國經濟危機的一個重大原因。所以,調整中國經濟結構是中國走出經濟危機的必要步驟,也是解決中國大學生就業根本辦法。
![]() ![]() |
- 2009-06-18寧夏出臺5項措施為大學生就業崗補貼1.47億
- 2009-06-16應屆大學生就業狀況全調查:5成大學生擔憂就業
- 2009-06-11中介機構稱2008屆大學生就業率達86%
- 2009-06-09大學生就業力訓練營首次在漳舉辦
- 2009-06-09福建首期"VC大學生就業力訓練營"結業
- 2009-06-05大學生就業簽約率45% 鼓勵畢業生基層就業
- 2009-06-04廣東教育廳長:大學生就業率接近去年同期水平
- 2009-05-085月底前福建省檢查評估大學生就業工作
- 2009-05-07"陽光行動"助16萬名困難職工家庭大學生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