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10余家大醫院相繼關閉了“便民門診”,過去只需攜帶門診病歷就能直接開藥的服務隨之結束。此舉引起很大爭議。(8月10日《北京青年報》) 反對:關上方便之門有損公益性 “便民門診”是醫院為方便患者,提供開處方拿藥以及進行一些簡易醫療處理的服務門診,主要服務于三類患者:一是只想開點藥,不需要就診的病人;二是只需做簡單檢查(比如查血、查小便、做胃鏡等)或定期復查的病人;二是需長期吃某種藥物的慢性病患者。可見,“便民門診”的確比較便民。北京大醫院相繼取消“便民門診”,市民今后去哪兒開常備藥呢?公立醫院每關閉一個“便民門診”,就少了一重公益屬性。 “便民門診”可能確實存在用藥隱患、倒藥等問題,但防范應從提高“便民門診”診療水平、完善“便民門診”管理制度上下功夫,而不是因噎廢食地取消。據調查,很多處方藥不到大醫院是買不到的,當務之急,是加強便民門診的規范化管理,探討出更加合理、更加便民的就醫模式,比如將“便民門診”也納入醫保報銷,而不是關上患者的“方便”之門。 有些醫院稱“人手不足”,所以紛紛甩包袱,把最不賺錢的業務停掉,恐怕才是“便民門診”大面積消亡的真實原因。(何勇海) 贊成:取消是為了更好地便民 很多人認為醫院取消便民門診只是為了方便自己管理,卻沒有做到“便民”,因而對其目的性大加指責。事實上,便民的舉措有很多,但并不一定非得需要大醫院的親力親為。便民門診取消之后的看病之惑,其實是整個醫療改革滯后的暴露,但這個問題不應由便民門診來承擔,責任也不在于設立門診的大醫院。 事實上,取消便民門診恰是為了更好地便民。在時下分級診療體系遲遲未能建立,全科醫生無以獲得信任,就診結構失衡讓供需規律無以發揮作用,也導致了最基礎的醫療措施難以確立。比如基層醫院的開藥難問題,比如家庭醫生的推廣,比如建立區域化的合作和資源共享等,都需要通過進一步的完善和推廣,才能讓“便民門診”關閉后的各種不適應癥得到解決。 關閉便民門診還需基于專業認同,如此才會多理解而少質疑,多寬容而少偏見。(堂吉偉德) |
相關閱讀:
- [ 08-11]取消便民門診,該不該?
- [ 07-08]取消門診輸液原來如此“安全”
- [ 04-16]公立醫院削“特需” 民營服務須跟上
- [ 04-16]取消特需公立醫院才能姓公
- [ 02-13]如何杜絕“牢”有所依的悲劇
- [ 12-05]求醫還得選擇“治療模式”?
- [ 12-05]非常時刻 住院、門診怎能涇渭分明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