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9月3日訊(通訊員 陳鑫煒
潘菁菁)科學育兒巡回講座、網上育兒知識競答、育嬰員培訓、親子運動會、線上大講堂直播……近年來,南安市將推進兒童早期發展作為為民辦實事、民生補短板的重要舉措,聚焦提升服務對象的“精準度”、普及育兒知識的“覆蓋面”、全媒體傳播的“新形式”,構建了“協會搭臺、社會參與、家庭響應,兒童受益”的良好工作格局。
聚焦服務對象 提升“精準度”
“沒想到參加集體婚禮,除了愛情紀念禮包,還領取到《育兒寶典》,真是替我們想得太周到了。”參加集體婚禮的小尤略帶靦腆地說。為使服務落到實處,南安針對特定目標人群下足了心思,有效提升“精準度”。
今年來,為持續提高科學育兒工作參與率,南安市共采購10400本《育兒寶典》,向積極參加科學育兒巡回講座的育齡人群贈送書籍,并依托第三方將書中知識作為題目開發智能答題系統,開展育兒知識智能答題贈書、贈嬰兒用品活動。同時,針對準爸爸、準媽媽去鎮衛計服務窗口辦理證件和協會小組長入戶訪視宣傳這一特征,為辦理生育服務證的群眾和入戶訪視產婦贈送《育兒寶典》,做到送書、送知識、送科學入戶。
為更好地推進兒童早期發展項目點建設,推動“幼有所育”走向“幼有優育”,南安還針對科學育兒項目點,圍繞如何開展科學育兒講座、如何開展親子互動活動進行了集中培訓,先后舉辦6期兒童早期發展師資培訓班。據統計,共有來自各鄉鎮(街道)計生協會、專職人員、村級科學育兒工作者、兒童早期發展項目點工作者等257人參與培訓。
“以前育兒靠傳幫帶的老辦法,如今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懂得了科學育兒的新知識,將來肯定能夠學以致用,并幫助更多的人。”來自柳城街道霞東村的陳玉瑜說。
關注社會需求 擴大“覆蓋面”
一歲以內到底要不要吃鹽?和婆婆養娃觀點不一樣,老一輩的經驗到底對不對……由于缺乏科學育兒知識,這是當前許多家長對嬰幼兒“怎么養、怎么育”存在的困惑。
為了普及科學育兒知識,南安市通過印發《南安市科學育兒健康教育公益巡回講座活動方案的通知》,在該市范圍內采取巡回講座的形式,圍繞0—3歲嬰幼兒營養和喂養、膳食制作方法、科學營養理念、嬰幼兒常見病防治和護理、意外傷害預防和急救基本知識等方面,持續開展科學育兒知識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活動,大力普及科學育兒知識,培養健康生活方式,解決科學育兒知識宣傳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問題。
為普及科學育兒知識,南安積極舉辦育嬰師培訓班,通過理論學習、模擬操作、學員交流、典型經驗介紹及實踐操作等多種形式,學習了解家庭服務業相關政策知識、日常烹飪、孕婦護理、新生兒護理、疾病預防、急救知識等相關內容。截至目前,育嬰師培訓班已舉辦6期,共301名計生家庭婦女走進課堂,288名圓滿完成學業并獲得育嬰員資格證書。
重視全媒體傳播 開辟“新形式”
包裹新生兒誰不會?我們都會啊,還需要學嗎?是的,您需要學,是因為您不知道在什么時間、如何包可以幫助新生兒建立足夠的安全感以及足夠的安全依戀關系……這是在南安《科學育兒大講堂》視頻攝制現場,高級育嬰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宮靜正在講解關于新生兒包裹的內容。
為加強育兒知識傳播力,今年來,南安市先后拍攝30集南安愛兒坊科學育兒公益大講堂,講解新生兒抱姿、安全感的建立、爬行練習、輔食添加順序等內容,在南安電視臺新聞綜合頻道播放,并在《海絲商報》開設育兒周刊,每周刊登育兒知識。
在重視面對面的服務同時,南安根據各受眾群的閱讀學習習慣,積極探索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和線上直播、微信公眾號、微信群等新媒體傳播,讓宣傳更有速度、有新鮮度、有廣度。今年來,南安積極構建“互聯網+計生協會”,建立健全市、鎮、鄉、小組四級計生協會聯絡群,在“南安市計生協會”微信公眾號中開辟“育兒科普”專欄,開展科學育兒線上知識答題活動,鼓勵群眾轉發朋友圈,開通“成就孩子先成就父母”公益講座和孕婦學校座線上直播,線上觀看總人數已超20萬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