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新時代海西精神> 精神坐標 > 正文
綠葉對根的情意
──記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寧德市政協副主席藍秀珍
www.shockplant.com?2009-11-06 11:48?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在互聯網上敲入“藍秀珍”三個字,各種各樣的報道文章撲面而來,令人目不暇接:有人民日報、新華社、人民網、國際在線、福建日報、閩東日報等等;至于文章內容,就更豐富多彩了:有稱譽她是畬鄉致富領頭鳳,有夸獎她真情架起“連心橋”,有贊揚她榮譽下保持一顆平凡心……這些報道,不僅記錄了不同時期的藍秀珍,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所取得的驕人業績,同時也展現了一個榮譽在身、卻始終保持著彌足珍貴的平民本色的畬族優秀女公務員的綠葉情懷。

蒙恩不忘,情系鄉親

藍秀珍于1961年12月出生于寧德市金涵鄉一個畬族家庭。藍家有一“傳家寶”,就是源自畬族祖訓的“蒙恩不忘”。解放前,藍秀珍的爺爺在國民黨抓壯丁時被活活打死,奶奶含辛茹苦把8歲的孩子、即藍秀珍的父親拉扯長大。解放后,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藍父先后被送到福安師范學校和中南民族學院學習,成為當地少有的畬族文化人。知識改變命運,關懷溫暖人心,藍家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時刻教育子女不忘黨恩,回報社會。正是這種質樸的民族情懷和家庭薰陶,使得藍秀珍在骨子里,對黨和人民政府以及生活在最底層的人民群眾,始終滿懷真情摯愛。

從1981年參加工作至今,她先后在不同崗位上,擔任不同的職務,扮演不同角色,但是,不論在身居何處,擔任何職,她的心里都裝著老百姓。

1991年秋,藍秀珍從政協機關下到了基層,從飛鸞鎮的統戰委員、副鎮長、副書記到石后鄉的鄉長,她一干就是七年,與基層老百姓結下了不解之緣。

當時有句話叫“春風不度飛鸞嶺”,以此來形容當地的自然條件。“在飛鸞有我的三個救命恩人,我很感激他們的救命之恩。”說這話的時候,身為寧德市政協副主席的藍秀珍臉上滿是感恩的表情。在飛鸞工作期間,她的足跡踏遍山山溝溝,體民情,察民意,解民憂,謀民利。有一次,藍秀珍在連順村發動群眾發展生產,天氣熱,在步行了3個多小時崎嶇不平的山路后,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同行的干部趕緊給她抓痧,好一會兒她才醒過來。另一次,她駐村發動群眾種植茶葉,因為水土不服,連續一周吃不好,睡不好,在完成任務返回鎮里途中,她看著前面有塊大石頭攔路,準備抬腳跨過,可她的腳過于沉重,結果一腳絆在石頭上,人一下往前沖,路的外側就是萬丈深淵,幸好有一位同事眼疾手快抓住了她,要不然她就直接滾到懸崖下面去了。還有一次,她下村去抓計生工作,遇到一個“釘子戶”手舞菜刀跑了出來,幾步向前就往藍秀珍劈過去,她的同事急忙地把藍秀珍拉開,才幸免一難。就這樣,藍秀珍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克服重重困難,帶領老百姓脫貧致富,成為“老在窮山溝里打轉轉的女鄉長”。1997年9月,她光榮出席了黨的十五大,10月被國家人事部授予全國十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之一。她說,忘不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首都機關5000多名國家公務員作報告的情景,忘不了胡錦濤書記接見十個“人民滿意公務員”時的諄諄教導,忘不了她代表基層公務員第一個向胡錦濤書記及黨和國家領導人匯報時的心情。

1997年12月,藍秀珍調任周寧縣委副書記,第二年又以全票當選為周寧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分管“三農”工作。遠離親人,一干就是十年。當藍秀珍初到飛鸞鎮的時候,她的兒子才兩歲,當她在2000年底調任為市委副秘書長、市信訪局局長時,她的兒子已經12歲了。她是一個優秀的公務員,但并不是一個稱職的妻子、母親。但她對群眾的感情,一直督促著她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早已習慣的丈夫和孩子打心眼里理解她、支持她。


責任編輯:趙舒文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五月六月婷婷中文字幕在线 | 色狠狠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 亚洲国内综合网国产精品v日韩精品v | 日韩精品秘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在线第二页 | 中文字幕日本免费视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