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石江和他的農家圖書館
2016-05-13 17:58:40??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康金山 我來說兩句 |
東南網5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莊嚴 通訊員 吳蘇梅)上周天,在壽寧縣竹管垅鄉竹管垅村一座二層磚混農舍——劉石江農家圖書館里,四五名中學生、五六位大人各自拿著書看得津津有味。書屋的主人劉石江,正忙著分類整理新到的報紙和圖書。 劉石江今年57歲,身材不高,但渾身充滿了活力,他1974年創辦壽寧第一家農家圖書館,并免費向群眾開放,如今這個農家圖書館已走過了40多個春秋。 1974年7月,劉石江從壽寧二中高中畢業回到家鄉。那時,夜幕降臨后,有些村民會要求他這個回鄉“秀才”講講新奇的故事。農村的夜晚似乎特別漫長,沒多久,他就感覺自己“墨水灑盡,擠不出多少東西了”。而多數村民是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將。如何給自己和村民一種健康的休閑方式呢?他想買些書,獲得了父親的支持。 為了買書,身無分文的他在父親的同意下,將家中僅有的一頭豬賣了,又向生產隊借了400元,就這樣帶著600元,他到城關買了1000多冊書,并添置了書架、桌子、椅子等,再騰出一間屋子整出一個小書屋,平日每天11時-14時、18時-21時,農閑及節假日則全天開放。 慢慢地,越來越多村民聚攏到劉石江家里,有的借小人書看,有的借小說,有的借農業生產技術的書籍。劉石江一邊管理書屋一邊閱讀,無形中為自己和他人增加了許多樂趣。村民們也改變了無聊時打牌賭博的習慣,他的書屋成了最受村民喜愛的地方。 劉石江為了維持圖書館運作,決定同時經商創業。他先是學做木工,自己生產木凳和木床。沒有師傅教,就靠自己買來的書籍自學。1988年,劉石江手頭攢下1萬多元。第二年,他建起了鄉里的第一座兩層磚混樓房。 靠近街面的屋子本來可以出租,但他想,這樣書屋就沒有合適的地點,于是,店面又變成了劉石江農民科技圖書館。他為此又先后花了5000多元,增加書籍的數量,訂閱了多種報刊,還置辦了書報架、購買了棋牌等。 “生活讓我經歷波折,但我從未放棄對個人圖書館的堅持。”劉石江說。1989年,他將圖書館交給妻子打理,信心滿滿地在縣城辦起養雞場,存欄數量一度達5000只,月出售量達1000只。誰知遇到挫折,一年虧了2萬多元。于是,他關掉養雞場回到家后,又將手頭剩下的5000元全數投入書屋建設中。但隨之而來的小女兒出生、妻子生病等困難,讓他不得不暫時擱置書屋。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他又借錢考駕照,給人當司機,搞過客運,拉過貨物。 |
相關閱讀:
- [ 05-13]“讓道”見證城市文明高度
- [ 05-13]“手機隨手拍”能否拍出法治文明新風
- [ 05-13]福州森林公園龍潭溪有人游泳洗澡 網友怒斥不文明行為
- [ 05-11]焦揚在北京調研家庭文明建設工作強調 通過家風家教把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實在在落實到每個家庭中
- [ 05-11]太平財險廈門分公司車險/客服部獲“青年文明號”榮譽稱號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