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不得經商的道理很簡單,但因為關涉具體利益,所以執法執紀中就容易失之于軟、失之于寬。】 日前,湖南永州市委通報省委巡視第七組反饋意見整改情況,披露了國家公職人員違規參與土地和房地產開發并從中牟利問題。截至8月19日,永州市中心城區冷水灘區、零陵區、永州經開區和80個市直單位,共有1731人次參與房地產開發和集資購地。 官方沒有給出參與房產開發公職人員的比例,但清查出的情況足以表明:公職人員違規參與房地產開發已不是個別現象。光是參與房地產開發就如此之多,官員參與各類經營活動的情況就更多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從嚴治官的背景下,對國家公職人員的此類問題進行查處,可算作是對歷史問題的清理。不過從長遠看,這種清理應當指向吏治鐵規的塑造。 官員經商,一腳踏兩界,將各種資源在官商、公私之間自由騰挪,可謂流毒甚廣。一是與民爭利,破壞了市場的公平環境;二是違背了身份屬性,拿著納稅人的錢謀私利;三是暗含極大的腐敗風險,滋生官商勾結、權力腐敗。以參與房地產開發為例,從土地招拍掛到房地產公司注冊登記,每一個有利可圖的環節,都暗藏極大的官商勾結空間,最終損害的則是普通群眾的利益。因此,公職人員必須百分之百為國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服務,不能“吃公家的飯卻干自家的活”。 為了防止確保公職人員真正姓“公”,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嚴格的法律,對現任和退休公職人員劃設經商紅線。我國《公務員法》第53條也明確規定,公務員不得“從事或者參與營利性活動,在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中兼任職務”?!吨袊伯a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第2條更是對“禁止私自從事營利性活動”進行了列舉。但是長期以來,這些條款幾乎被虛置,公務員一邊上班一邊經商的大有人在。 官員不得經商的道理很簡單,但因為關涉具體利益,所以執法執紀中就容易失之于軟、失之于寬。加之國家法律和黨內法規層面,仍缺乏有針對性的責任設計,而籠統的責任條款難以實現對違法違紀者的精確打擊,讓人產生“法不責眾”心理,從而助長了官員經商的歪風。可見,在吏治風暴中,不僅要有重點的清查,更要通過嚴明法紀、嚴格執法、嚴厲問責,塑造法律法規鐵一般的威力,將溢出規矩的官員行為重新逼回規則之內。只有從制度上織密責任之網,從執法上強化行為約束,從預期上塑造鐵規之威,方能立起官員不得經商的鐵律,讓國家公職人員重回循規蹈矩的常規軌道。 本報特約評論員兵臨 |
相關閱讀:
- [ 07-23]官員辭職經商要有嚴格制度約束
- [ 06-23]經商官員“失聯”,誰在三緘其口?
- [ 06-23]解剖“科級干部經商負債10億”這只麻雀
- [ 05-12]政府網站經商涉嫌干擾法治
- [ 05-06]規范官員親屬經商關鍵要做到“三嚴”
- [ 05-06]規范領導親屬經商是制度反腐重要一環
- [ 05-05]辯證看待“上海市領導配偶不得經商”
- [ 05-05]落實“官員配偶不得經商”還需制度給力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